剩下的都是设计、生产能力相对较好的大矿,但这些煤矿之间的全员工效,目前最大仍能差到810倍。
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14.5亿元,同比下降36.7%(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192.0亿元,同比下降45.6%。
随着产地煤矿陆续复产,煤炭生产恢复至正常水平,3月份全国煤炭产量为3.4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由负转正,与此同时中转地北方港口煤炭库存得到快速提升,煤炭供给端维持充裕的状态。从3月份开始至今,随着产地煤矿的全面复工复产,煤炭产量增加明显,进入4月份以后,煤矿开工率和煤炭产能利用率均维持高位,产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1-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569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5%。后期来看,焦煤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价格未有止跌迹象,预计5月份焦煤市场价格仍将承压下行为主。4月国内煤市运行主要特点:原煤产量增速由负转正;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沿海电厂库存回落、日耗回升;秦皇岛港库存小幅回落。
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86万亿元,同比下降15.1%。本月港口库存回落,主要因煤炭调入量出现收缩,受北方港口煤价持续下跌的影响,产地发运积极性不高,大秦线发运量维持低位水平,4月1日至4月21日平均发运量97.4万吨,较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2.6万吨。汾西矿业水峪煤业全面推进81104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完成了采煤机自动切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自动化放煤等采煤工艺的自动化升级。
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后,工信部再加持5G网络、人工智能建设,并部署开展2020年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基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煤炭工业互联网,是互联互通的,而不是各自为战的。汾西矿业贺西煤矿3412智能化工作面是首个落成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除惯导系统外已全部安装调试到位,并已实现地面操控采煤机、支架、顺槽集控,材、运两巷超前支架在井下已实现用遥控器进行操作。正在加快完成井下工业环网万兆升级改造,无线通讯系统及矿井车辆精准定位系统建设。
与此同时,该矿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开展装备、系统升级,实现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机电硐室无人化、运输系统集控化、通风调控智能化、排水系统自动化、信息系统集成化。目前,我们实现了各系统数据集中共享、综合展示和井下主要轨道巷、主要硐室、主要综采工作面等生产场所网络覆盖。
所有综采设备全部实现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将极大改善井下作业环境,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系数双柳煤矿总工程师介绍了该矿信息化建设的情况。面对经济压力,国家强调加快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释放了强烈信号,新基建从而成煤矿人热议的焦点。为此,要加快汾西标杆矿井的建设,必须及时制订出具体规划,时间节点,明确责任人,将标杆矿井建设工作与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井下通讯等方面建设统筹推进,在优化采、掘工作面的巷道支护设计、生产组织管理,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使用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煤炭工业互联网,是互联互通的,而不是各自为战的。目前,我们实现了各系统数据集中共享、综合展示和井下主要轨道巷、主要硐室、主要综采工作面等生产场所网络覆盖。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汾西矿业标杆矿井建设一定能够搭乘此次新基建快车,助推打造全国最大的高效清洁炼焦煤基地,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在加快完成井下工业环网万兆升级改造,无线通讯系统及矿井车辆精准定位系统建设。
为此,汾西矿业在标杆矿井建设中,以精细化、标准化为基础,以信息化、自动化为支撑,以数字化、智慧化为方向,大力推进矿井回采工作面智能化、掘进工作面高效化、机电系统简单化、运输系统连续化、调度信息集控化、现场组织专业化、职工队伍精干化、通风系统最优化、排水系统集约化、基础管理精细化、环境治理示范化,用足非常之力,坚守恒久之功,稳步推进标杆矿井建设各项工作。为能尽快搭乘新基建快车,加快推进标杆矿井建设,汾西矿业举全集团之力建设水峪、双柳、贺西、和善4座装备优、用人少、效率高、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标杆矿井,力争今年年底前完成山西焦煤集团验收、命名,能在全国煤炭领域叫得响,发挥出典型引领作用。
所有综采设备全部实现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将极大改善井下作业环境,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系数。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后,工信部再加持5G网络、人工智能建设,并部署开展2020年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目前,5G技术推广才刚起步,煤岩识别、自适应自感知等煤矿智能化技术装备研发应用还存在短板,加上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一些行业性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仍是新基建方面的拦路虎。未来随着新基建项目的快速发展,汾西矿业标杆矿井建设将进一步提速。与此同时,该矿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开展装备、系统升级,实现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机电硐室无人化、运输系统集控化、通风调控智能化、排水系统自动化、信息系统集成化。汾西矿业水峪煤业全面推进81104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完成了采煤机自动切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自动化放煤等采煤工艺的自动化升级。汾西矿业标杆矿井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主任说到。汾西矿业贺西煤矿3412智能化工作面是首个落成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除惯导系统外已全部安装调试到位,并已实现地面操控采煤机、支架、顺槽集控,材、运两巷超前支架在井下已实现用遥控器进行操作
同时,徐亮表示,兼并重组也是推进小煤矿退出的方式。当前煤炭需求偏淡,市场供过于求,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好时机。
由于普遍生产效率低、技术装备水平低、安全保障程度低,30万吨/年以下煤矿成为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从去产能到优产能的关键。根据应急管理部和国家能源局数据,2019年全国共退出小煤矿759处,涉及产能6594万吨/年。
其中,退出煤矿数量超过100处的省份分别为黑龙江省242处、湖南196处、贵州195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今年4月启动的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将加快30万/年吨以下煤矿退出,原则上将基本淘汰退出,但不会一刀切,对于特殊情况如能源调入困难地区,可保留少量煤矿作为能源补充保障生活用煤。
2016年去产能签订目标责任书时,由各省决定去多少产能,完成任务量就行,对产能并没有严格约束。每个省情况不一样,以江西省为例,很多符合设计规范和安全规程的小煤矿已开采2030年甚至更久。例如,2016年,7号文要求尽快依法关闭这13类小煤矿,并要求部分小煤矿在1至3年内淘汰;根据《方案》,到2021年底,全国力争将30万吨/年以下煤矿数量减少至800处以内。按照六部委去年8月印发的《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江西省、湖南省近日相继出台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工作方案,分别提出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安全、环保、资源、质量等标准的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至2021年底,30万吨/年以下煤矿数量在2018年基础上减少57%以上等目标。
徐亮认为,应出台严格的管理政策,让煤炭生产集中在这14个亿吨级生产基地。14个煤炭基地已建成,但并未利用好根据《方案》,全国将以华北、西北、西南以及湖北、湖南、江西、黑龙江等省为重点,政策引导退出一批30万吨/年以下煤矿。
浩吉铁路的开通,大大提高了江西、湖南等地煤炭调入能力,使这些省份具备退出基础。另据徐亮介绍,30万吨/年以下小煤矿多集中在煤炭调入区,受煤炭市场影响,当供需从紧时,各地关闭小煤矿的执行力往往会失效,为保障煤炭供应,相关退出计划会后延,很多省份落后于政策要求。
兼并重组看似是国进民退的政策,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市场策略。而国家配套的补贴资金,远不够解决失业人员的转产、转业以及临近失业人员的社保问题。
徐亮建议,在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做分类处置方案后,国家还应统一设定关闭门槛或标准,仍有供应缺口的由国家统筹统调。徐亮指出,目前关闭退出的小煤矿多是资源枯竭、在建(技改)或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国家产业政策中提到的生产小煤矿有待引导退出。原则上将基本淘汰退出,但不会一刀切2016年以来,煤炭行业按7号文要求,加快退出资源枯竭、安全保障程度低、环保质量不达标的煤矿和长期停工停产的僵尸企业,并在2018年底提前完成十三五8亿吨去产能目标任务。但据了解,小煤矿的退出并非易事。
另外,目前我国14个煤炭基地已建成,但并未利用好。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亮同时指出:关闭这些小煤矿有利于推进机械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
分类处置小煤矿过程中,仍有不少难题待解。目前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好的,如重庆市等一直在积极主动退出落后产能。
充分利用好14个煤炭基地,并加快煤炭转化基地建设,是推动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这些煤矿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矿区内衍生了诸多为煤矿服务的产业,关闭退出煤矿将影响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领域。